

在井下巷道或横川,通常会利用平衡风门来实现风流控制与过人需求,但部分巷道不能满足平衡风门的建立要求,对此,煤业集团晋城煤炭事业部寺河矿创新了一道“mini风门”来解决这个难题。
正常的平衡风门尺寸一般为4.2m×3.3m,构建工艺过于繁琐,维护费用多,且在综采工作面胶带巷无法安设这样“普通版”的风门。“不能安,那就换个门。”该矿通风管理部创新研发了一款井下自动铁质行人“mini风门”。
首先,按照井下平衡风门性能结构将门扇、框架尺寸缩小至1m×1.8m,同时在胶带巷行人小门构筑位置砌筑砖墙,墙体构建完成后将通道的框架及门扇垒进墙体内部并固定牢固,保证其稳定性。铁质行人“mini风门”构建完成后进行有效联锁,并加装自动装置,保证“mini风门”的气动开启和关闭。
“总体来说,铁质行人‘mini风门’是井下风门的缩小版,由风门门扇、框架、闭锁和自动装置组成,施工及使用方式和井下自动风门一致,后期基本不会有损坏的情况发生,省去了大笔的维修费用。”负责此项改造的王云浩说。
虽然是“mini风门”,但功能可一点没缩减,完全符合区域风流调控和行人要求,而且通风设施构建牢固可靠,墙体平整,严密不漏风,确保通风系统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