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五河小学: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
作者: 江南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五河新村小学
来源:江南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五河新村小学
发布日期:2023-12-06
字体:[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十年来第一次写进党代会的报告。2018年,在党中央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为我们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

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劳动观念是指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成果等方面的认知和总体看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本态度和情感。劳动教育要把握育人导向,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练就娴熟劳动能力。劳动能力是指顺利完成与个体年龄及生理特点相适宜的劳动任务所需的胜任力,是个体劳动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在劳动实践中的综合表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不身体力行地动手操作,难以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学校要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课程内容,从较为简单的收纳整理,到相对复杂的烹饪、木工,从农业方面的动植物养殖、种植,到工业方面的家用电器使用与维修,做好学段衔接、发挥地域特色,宜工则工、宜农则农,既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劳动机会,也让学生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学生心中。

培养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普遍出生在物质生活丰富的时代,容易形成大手大脚的习惯、滋生攀比享乐的心理。学校要把勤俭精神的培育和践行融入劳动教育中,营造崇尚勤俭节约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

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面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机遇、新要求,学校必须坚持学科贯通、“五育”并举,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首先,要强化家庭教育责任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家长认识到参与劳动对孩子全面成长的至关重要性,认同劳动与知识学习密不可分的关系,广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培育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家风;其次,要强化校、家、社三方合作,因地制宜开展高质量的生活劳动教育。学校要积极利用社区资源优势,协同学校周边的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敬老院、农场、劳动实践基地等场所,开展劳动体验活动,如到学校附近的住宅小区开展公益劳动,到工厂体验生产劳动、到敬老院开展服务性劳动等,也可以邀请有技能特长的劳动模范、技术骨干,到学校做劳动技能指导等。通过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机制,共同书写劳动教育新篇章。